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微信登录

英语对逻辑的描述是不是比汉语愈加严谨?

2024-5-6 14:00| 发布者: 紫嫣| 查看: 94| 评论: 5

摘要: 最近看了一些汉文和英文的技术性册本,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。发现英文册本比较容易看懂,汉文册本相对讲得就比较晦涩。我想这是因为作者表述问题还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?不竭以来,汉语表达都比较具有二义性,假如追求 ...

最近看了一些汉文和英文的技术性册本,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。发现英文册本比较容易看懂,汉文册本相对讲得就比较晦涩。我想这是因为作者表述问题还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?不竭以来,汉语表达都比较具有二义性,假如追求严谨性的话,就会显得有点晦涩,绕口;当然这也是汉语的一个魅力所在。我觉得这是不是和二者的词汇量有关,毕竟汉语常用词汇量相对于英语常用词汇量要小的多,当然,中西方思想不同必定也是一方面。最后,想请教一下相关技术册本(IT)是不是比较保举看英文的?谢谢大家!

喜欢 喜欢 喜欢 喜欢 喜欢
分享到: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

引用
精灵鼠小妹 2024-5-6 14:03
这也是个常年撕逼的问题了。说说个人理解吧。也是对多年感受的简单总结。
我觉得英语本身,是不是天生就是更严谨的语言;和英语本身,是不是在近代的应用中(至少一部分)趋向于更讲逻辑,这是两码事。要分不清二者区别的,也别自诩讲逻辑了。我认为后者是事实,然而很多人,谈起来这个话题,他们会自动理解成前者。然后呢:你说英语天生比中文更好更讲逻辑?你是逆向民族主义!谁这么说了?他们亲自表演了一下啥叫不讲逻辑,回头嘲讽你说中文文化圈的歧义坑仍然太多,道德表意太多,是假的。任何现代民族国家,开局都是传统社会。都是从全国一盘棋的切蛋糕过来的。那么既然大家都是这种背景,文化自然也有共性。比如为尊者讳,这类讨好领头羊的毛病。毕竟觅食靠再分配,强调依附和被依附的身份的关系,这种需求自然也诞生了对应的语言。以含糊为美,为了留下事后偷换的空间,说话尽量含糊其辞,肯定都有啊。那么英语文化圈,怎么可能不一样?开局都一样。托勒密也有过这种观点,原始的语言是为阶级服务的。我认为,原始的英语,同样都是道德表意的。那偷换概念同样贼顺畅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其实文艺复兴,就是西方的改葛开放。大家产生了自主合作的需求,不那么需要讨好领头羊了。契约文明的差别,有些问题还是很直观的。既然现代文明,产生了严谨表述的需求,如小老百姓日常的利益冲突,需要司法工具仲裁,尽量严谨以杜绝偷换概念,那么自然也繁衍出了新的语言生态。如自然科学领域更明显了。某人对科学体系偷换概念,有意义么?能改变匹配的结果?某人跳楼了,跳到半道后悔了,然后对着老天爷直抒胸臆:“自由落体运动不能用于人类社会研究,太不道德啦!”他就摔不死了?这就对不严谨的表述,产生了淘汰作用。其实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,可以理解为一种抽象的生命。所以才会出现上面提到的,针对需求的演化。其现象完全符合进化论揭示的规律。
换句话说,一部分英语书籍,体现了严谨,是因为这种严谨表述的需求锤炼的结果。而且更关键的是,他们的需求的出现,要比天朝早得多。过去很多领域肯定也有过表述不严谨的地方。
有不爽这个结论,非得掺杂民族主义,故意把这个结论偷换成上面说到的前者的,会从英语思维,跟中文思维的冲突入手,挑毛病。来证明英语不是天生更严谨(废话)。我们的母语都是中文,我们的语法、阅读、表达习惯,肯定都是服务于中文的,更习惯中文思维,那学英文,肯定各种别扭啊。

我个人,其实就在上学阶段,非常不爱学英文。比如说大家伙习惯了汉语作为图形文字可供联想的地方,肯定受不了英语相对很弱的“顾名思义”能力,拼词汇量来扩展阅读能力。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头疼的地方。而且你学一门,不可能光去读学术书籍吧。先不说专业书也有生僻字。语言感性的应用方面,简直处处别扭。看小说就是个例子。很多人肯定更习惯汉语那种调动意境的用法,某些词汇一看就有画面了。英语同样容易做到么?很多娱乐小说,完全就是白描。不少热销书属于故事讲得好。文无第一这个说法不是开玩笑。小说本来就没有硬性的定量的衡量标准。有一部分衡量标准,完全就是你处于什么文化圈,就培养出对应的审美。很多人对英文小说已经永远匹配不到对应文化审美了,怎么欣赏?
现在的英语水平,也是够用就得。有人说get不到文化梗是因为学得不够。但我这辈子肯定学不到说梦话都说英文的境界了。单纯为了娱乐,而下这么大的功夫,很容易让人质疑,有必要么?(欧美文化产品我看得最多的就是18X电影了,这个门槛也不高。但是作为更喜欢看小说的,还是觉得看中文18X小说更能调动欲望,英文小说兴奋不起来)
但换个角度想一想,这么别扭低劣的英文,经过锤炼,也能表述得很严谨,不影响学术交流,本身说明锤炼的必要性吧?后发追赶的一方,照理说更应该加倍讲逻辑吧?然而现实么?你让大家伙压住较劲抬杠的心,去讲逻辑?不可能的。逼乎上有人提问,受不了大家不讲逻辑,为啥学校不开逻辑课?底下就有人回答,你以为开了,大家就讲了?智慧生命就这么任性。社会演化,有些环节,落后了该补课的,一样也拉不下。
传统的语言,统统道德表意浓郁,我认为汉语仍然处于这个阶段。就看看很多公共问题的相关讨论,明明是契约问题,利益分歧,愣是给扯成道德问题。就知道现在这种阻力仍然有多严重。其实需要严谨表述的课题,靠形意思维牵强附会,反倒会偷换课题的性质、陈述的过程、以及结论。所以这时候“顾名思义”举一反八的能力强,反倒是劣势。参与公共讨论的时候,你如果尝试过解释自己的逻辑,却碰到偷换概念,挥舞道德大棒把明确问题搅成一锅浆糊的抬杠,就能理解,为啥真心想解决问题的,对偷换概念这种行为,是如此的深恶痛绝。好比你谈个你认为的合理诉求,你都以为能谈下一步,大家把彼此的诉求都拿出来,利益诉求的博弈了。然而抬杠的针对你提出诉求这种现象本身都要杠,说这是自私自利,在最基础的起点都要杠,你什么心情?汉语上确实都能叫“私”。
这时候翻翻外面的典故,发现哎呀人家这些常识性问题早就有结论啦,如此的没有歧义。你又是什么心情?英语中,个人利益之私是“private”。自私自利是“self-fish”。
如果不是最基础的起点都要杠,那也不至于有人这么杠回来了:


这一看就是被恶心的。
当下英文这方面的更严谨,确实不可能是“英文天生更严谨”。这么理解的人,说客气点是学艺不精,没看到演化过程。坚持拿这个结论跟人较劲的,说直白点就是逻辑同样残疾,眼睛瞎。怎么可能有天生的逻辑严谨?(但是掺杂了民族主义以后曲解这个问题的一方,狡猾就狡猾在,你就算看到了需要过程,他们也一口咬定你和没看到的人的观点是一样的。)人家英语文化圈,同样是各种怄气抬杠撕逼中,撕出来的。有歧义的词汇被逐渐边缘化淘汰,然后产生了更严谨的表述。传统社会耻于谈利益,现代社会的利益分歧翻到明面上以后,存在并允许公共讨论,那自然会出现优胜劣汰。
我说到需要整个文化圈的大家多讲点逻辑这一点,有人可能又不服气。欧美人全都讲逻辑了?社会中的曲解现象,老百姓由着情绪吼,不同样没停下来?首先要明确,讲逻辑才是偶然,是需要不停维护的。正如同生命的存在本身被称为熵减的奇迹。有序的信息要时时刻刻的对抗偷换概念。如果英语文化圈,因为某种意外,文明停滞,大家都捡瓶盖去,产生不了需求,支付不了维护的成本,那原本严谨的词汇,也会迅速被偷换概念污染。就像你不锻炼的肌肉会萎缩一样。所以说社会课题中,偷换概念污染好词的现象当然不会停,以后也永远不会停。但是有人不断的申明常识,维护原则,那么社会就有希望良性运转,很多人只是搭便车。
无论是自然科学,还是社会科学,一种学说的普及吧,**不是把老一代的观点持有人,批得心服口服,那是不可能的。而是争取新的群体,一点一点采用新观点以后,一点一点的获得更多的竞争力。老一代竞争不过了,逐渐被边缘化。为啥有这个一点一点的过程?因为你一步到位的说吧,绝大多数人接受不了。思想同样是排外的,类似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存在排异反应,对你的思想,你感觉过于“异端”的观点,直接给你冷不丁的你肯定接受不了。如果讲啥,大脑都直接接受,那洗脑肯定是存在的。而这里提到的“竞争力”,也就是因为匹配现实的客观规律而获得的正反馈,这个是无所谓人民拥护的。科学无所谓真理,不需要捍卫。科学是实证的注册表,匹配条件,有对应结果,不匹配,同样有不匹配的对应结果。
社会科学,社会课题撕逼,匹配现实(有希望)能解决问题,而偷换概念的一方是阻止解决问题。但是阻止解决问题的传统卫道士们,同样在搭便车,哪怕他完全不承认解决问题的观点。当然这时候能看到,如今美国的某些恶性撕逼快要压制不住了。某些偷换概念,偷换问题的性质,在加速。为什么原本本该旁观的一方,下场去折腾了呢?
自然科学也一样。好比现代医学的普及。实际上受惠于现代医学的个人,可能完全不相信/不懂现代医学的方法论,妨碍他被**么?接下来,可能被治好了,仍然各种骂,医生忽悠、现代医学就是骗局,自己扎着疫苗长大的仍然在那掺杂了民族主义的扯疫苗是阴谋。问题是,科学体系,不是说因为你拥护、接受,才起作用的。跟那些精神论没关系。你爱接受不接受,你不接受,能量守恒定律就不起作用了?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体系的普及,阻力更小。首先就更难偷换概念。其次应用方面,少数人在企业里鼓捣出产品服务,能卖就造福社会了。跟大多数人也没什么关系啊。
所以说他们的学术分歧,好比某学者写教材的时候的定义有歧义。那他拿出来,能正常交流,别人跟他怼完以后,指出来哪部分不明确,去减少歧义,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。大多数人当然没兴趣理解各个领域的学术前沿。实际上经常发现有学术圈已经跳出去好几步,谈下一步了。普罗大众对该领域的理解仍然是最初一步,最入门的误区,啊那啥啥就那回事。停留在让人哭笑不得的初级错误中。所以说整明白的人少,也没那么严重,关键是能撑起来一个严谨的生态圈,这才是重点。中国学者去取经,也是看人家最高的各个生态圈的成就,而不是故意取民间的最基础的错误口水吧?而广义上的汉语文化,同样包含国人翻译的英文学术书籍/文艺作品。所以说天朝就算主动做严谨易懂的表述的迭代慢了点,应用方面照理也是不虚的。先翻译就完了(当然这里面问题不止这一点,咱就单说表述有歧义这部分)。某德高望重的大佬完全可以自发的在翻译时,对外国人更严谨的表述,想个对应用法,然后大家伙看到了就用起来。严谨的用法形成竞争力,这样就形成新的生态圈了么。那为啥有时候出书、作品过审,这么难呢?连生态圈都撑不起来?我也想知道为什么。
引用
折翼天使 2024-5-6 14:02
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一个舍友说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用陕西话读史记,很容易理解。我自己试了一下,确实是这样的。学计算机的也会发现英语基础好,学C语言会容易很多。     其实逻辑也是一样的。逻辑这个词本身就是“logic”的音译。逻辑理论是西方人创立的。在逻辑理论建立的过程中,也用的西方语言。所以想学好逻辑,去看英文版的逻辑书,会容易很多。     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监督来看,语言本身没有高低贵贱、先进和落后之分,没有孰优孰劣之分。

    当然,我们也必须明白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是有的。
引用
北雪 2024-5-6 14:02
中文相对讲的就比较晦涩,作者表述问题还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性
相关技术书籍(IT)是不是比较推荐看英文
英文对逻辑的描述是不是比中文更加严谨第一个问题,主因恐怕既不是表述问题更非语言本身局限性,大概率是作者自身的认识水平不足。是自己没有想明白,从而才说不明白。再加上许多书就一抄了事,态度成疑,“以已昏昏,示人昭昭”很正常。第二个问题,只要不是一点都不懂英文,计算机相关技术书籍肯定必须优先看英文,以优秀的中文书籍(含翻译)作为辅助。时间有限,不要浪费在他人的昏昏之中。最后,从语言形式上看,英文对逻辑描述相对比中文严谨一些,按步就班多一些,天马行空少一点。个人觉得比较适合肯下功夫、老老实实的“笨人”或者“轴人”。
引用
北雪 2024-5-6 14:01
相关技术书是不是应该看英文原版?是的。
引用
野小子 2024-5-6 14:01
如果不是中国作者的话,有没有可能是翻译的水平问题?

关闭

站长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客服QQ
3502589325 周一至周日:09:00 - 21:00

途鸟吧是一个中小学网课共享平台,为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职业教育提供课程分享和互换渠道,目前平台有网课上万部,内容包含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以及成人职业教育。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途鸟吧知识分享论坛 ( 豫ICP备13012097号-2 )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9-27 21:21 , Processed in 0.111039 second(s), 28 queries .

返回顶部